且将金石铭江海
----读《东皋与西园》之印象
丘 石
近年来,南通地方印学史特别是“东皋印派”的研究取得了不少突破性的进展,一些研究成果也越来越被印学界所关注和重视。丁酉之秋,王树堂先生的新著《东皋与西园》正式出版,有幸第一时间得到新书,而且是惠赠的毛边本001号,还有先生亲手制作的藏书票,很是兴奋。新书到手,即迫不及待地逐页裁纸翻阅,慢慢初读一通,大致印象有三。
一是研究视角新。王老书中把南通自明末清初以来近几百年的印学历史,概括、提炼为东皋印派的形成和海派印风的承续,于缤纷繁复的印学史迹中归并为东皋和西园两大亮点,观点新颖、独特而又客观,令人信服。所谓“东皋印派”,是指自明后叶至顷中期,南通、如皋地区印人身体力行,绵延二百年,创造出彪炳印史的艺术实践和艺术遗产;所谓“西园”,源自李苦李客居南通时工作生活的翰墨林西园,苦李先生上接吴昌硕、陈师曾,下启王个簃、黄稚松等,是海派艺术传播至南通的关键性人物。
二是史料价值高。书中不仅对东皋印人及近现代南通著名印人的生平事迹、艺术源流、著作、创作、交游、风格及影响力等逐一进行了细致的陈述,如邵潜夫、黄济叔、戴本孝、许容、个道人、潘西风、黄楚桥以及陈师曾、李苦李、王个簃、丁吉甫、、陈署亭、尤无曲、黄稚松、戚豫章、仲贞子等,以便于读者完整地了解历史上的印人概貌,特别在附录部分初步编辑出南通印学年表,以及代表人物、著作的索引,为后人对南通印学史的深入了解和研究提供了方便,史料价值不言而喻。
三是可读性强。书中对东皋和西园的代表性印人的介绍,以章回体的体例,以白话文客观陈述的语言,以印人交游的细节作为关联,以现有印学界的评论作为背景来铺垫,这已不同于历史上的印人传纪形式,通俗易懂,可读易记。对于史传的不同版本和观点,书中叙述尽量采用了权威性、正面性的评述,也适当引用一些不同观点甚至负面说法,注明出处以存之,足见先生为之所花费的心血。
王树堂先生是我市篆刻界的前辈,也是资深的印学研究专家,长期以来关注、致力于南通地方印学史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为我们后辈树立了榜样。这本新著《东皋与西园》的问世,虽然是先生“但将金石忆年华”的留痕,同时对今后南通印学史的进一步研究和完善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值得庆贺和推介。同时,我们也由衷地感谢王树堂先生老骥伏枥,耕耘不辍,为南通书法篆刻事业所作出的贡献,并祈望先生的艺术之树常青,不断带给我们更多“老树著新花”般的惊喜!
评论